生活中,不少人发现梳头或洗头时掉落的头发明显变多,原本浓密的发缝逐渐变宽,发际线悄然后移。这种变化虽不伴随疼痛,却容易引发焦虑。掉发增多并非单一因素导致,往往与生活习惯、身体状态及环境变化密切相关,了解背后原因才能针对性调整。
压力与情绪波动是常见诱因
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情绪剧烈波动时,人体会分泌过量皮质醇,这种激素会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,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并脱落。例如,工作项目冲刺期、家庭突发变故或长期失眠焦虑的人群,常在3-6个月后出现明显掉发。此外,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导致的营养失衡,尤其是蛋白质、铁、锌、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缺乏,会直接削弱毛囊功能,使头发变得脆弱易断。
头皮健康与护理方式的影响
头皮是头发生长的“土壤”,其状态直接影响发量。频繁使用高温吹风机、染烫剂或强力清洁的洗发水,可能破坏头皮屏障,引发炎症或干燥,导致毛囊萎缩。例如,含月桂醇硫酸钠(SLS)的洗发产品长期使用可能刺激头皮,而硅油类护发素若未彻底冲洗,残留物堵塞毛囊也会加剧掉发。此外,紫外线照射、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会加速头皮氧化,削弱毛囊活性,需通过戴帽子或使用防护喷雾减少伤害。
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
某些疾病或生理变化可能以掉发为早期表现。甲状腺功能异常(甲亢或甲减)会干扰激素平衡,影响毛囊代谢;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雄激素水平升高,常伴随头皮油腻和脱发;而贫血、慢性腹泻或术后恢复期,因身体营养吸收能力下降,也可能导致头发缺乏生长所需的养分。
若掉发持续超过3个月,或伴随头皮红肿、瘙痒、鳞屑等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原因。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日常可通过记录饮食、作息及情绪变化,初步判断掉发诱因,同时选择温和的护发产品,避免过度拉扯头发,保持头皮清洁与适度按摩,有助于维护毛囊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