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指甲,医学上称为甲癣,是由真菌感染引发的常见足部问题。脚趾甲受累后,常出现增厚、变色、易碎或甲板与甲床分离等症状,不仅影响美观,还可能因甲下堆积物引发疼痛。治疗灰指甲需耐心与科学方法结合,盲目用药或听信偏方可能加重病情。
日常护理是治疗的基础。真菌喜潮湿环境,保持足部干燥是关键。建议每日用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,尤其是脚趾缝隙;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和宽松鞋款,避免长时间穿胶鞋或运动鞋;鞋袜需定期清洗暴晒,或使用衣物消毒液处理,减少真菌滋生。修剪指甲时,用消毒后的工具将病甲剪短,但避免过度修剪造成甲床损伤,防止感染扩散。
外用药物适用于轻中度灰指甲。市面上常见的抗真菌药膏、溶液或指甲油,如含特比萘芬、环吡酮胺等成分的产品,需按说明书持续使用。使用前可用温水泡脚软化指甲,用锉刀轻磨增厚部分,帮助药物渗透。需注意,指甲生长缓慢,药物需坚持3-6个月才能见效,中途停药易导致复发。
若病甲数量多、增厚严重或伴有足癣,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。这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,通过血液分布至甲床抑制真菌,疗程通常2-3个月。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,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女性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灰指甲的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。若自行处理后症状无改善,或出现甲沟炎、甲床红肿等并发症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,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明确感染类型后,医师会给出更针对性的建议,帮助患者科学摆脱灰指甲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