疤痕是皮肤受伤后愈合的“印记”,但当它突然开始发痒、疼痛,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时,许多人会陷入困惑:是伤口没长好?还是身体在“报警”?事实上,疤痕的异常感觉并非偶然,而是皮肤修复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可能与愈合阶段、外界刺激或潜在问题相关。
疤痕发痒最常见于增生期或成熟早期的疤痕。当皮肤受伤后,身体会启动修复机制: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,合成胶原蛋白填补伤口,形成新的疤痕组织。这一过程中,神经末梢会逐渐重新分布,而新生的神经较为敏感,容易受到温度变化、摩擦或汗液刺激,引发瘙痒感。此外,愈合期皮肤水分流失加快,表皮干燥也会加重瘙痒,就像伤口结痂时总忍不住想抓一样。若疤痕位于关节活动处,频繁拉伸会导致疤痕组织反复受刺激,进一步诱发痒痛。
外界环境与生活习惯是瘙痒的“催化剂”。夏季高温潮湿时,汗液中的盐分和代谢废物会刺激疤痕内的神经末梢,让痒感加剧;冬季空气干燥,疤痕表皮缺水,易出现干裂、脱屑,也会引发不适。此外,穿着紧身衣物、频繁抓挠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,都可能破坏疤痕表面的保护层,导致炎症反应,让瘙痒从“偶尔发作”变成“持续困扰”。
少数情况下,疤痕疼痛可能与异常增生或感染有关。若疤痕持续增厚、变硬,甚至突出皮肤表面,可能因内部胶原纤维过度堆积,压迫周围神经产生疼痛;若疤痕出现红肿、渗液或发热,则可能是细菌侵入引发感染,需及时处理。此外,疤痕体质者,因自身修复机制特殊,更易出现痒痛等不适。
缓解疤痕痒痛,需从日常护理入手:保持疤痕清洁干燥,避免用手抓挠或用热水烫洗;选择温和、无刺激的保湿产品,为疤痕补充水分,减少干燥引起的刺激;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,减少摩擦;若疤痕位于关节处,可适当活动但避免过度拉伸。若痒痛持续不减或伴随红肿、渗液,建议尽早寻求帮助,排查感染或异常增生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疤痕痒痛是皮肤修复过程中的常见现象,多数与愈合阶段或外界刺激相关,通过科学护理可有效缓解。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表现,需及时关注,避免因拖延影响恢复。